CIPS跨境保函业务试点在上合示范区启动
发布时间:2024-12-25 信息来源:青岛政务网
青岛日报12月24日讯 24日下午,CIPS跨境保函业务试点启动仪式暨产品应用推广会在上合示范区举行。作为CIPS上合跨境创新实验室的重点推进项目和重大创新成果,CIPS跨境保函业务率先落地青岛,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担保业务,是上合示范区加快推进金融制度型开放的积极探索,将助推青岛与上合组织及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间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。
CIPS跨境保函业务是指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进行的跨境保函业务,是跨境清算公司为便利银行、银企间开展跨境担保业务推出的信息服务产品。“通过CIPS跨境保函业务,制定符合银行、银企间的保函报文标准,实现保函开立、保函修改、保函修改回复提醒、保函索赔、拒付通知等信息场景交换,从而为跨境保函业务提供全周期的标准化、一体化服务。”上合资本港发展中心副主任王伟介绍,CIPS跨境保函业务的开展将进一步丰富CIPS产品服务,提供更为高效、便捷、安全的人民币跨境担保,满足市场主体办理保函需求,在提高跨境人民币清算结算安全性和支付效率的同时,营造便利安全的跨境人民币使用环境,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。
资金融通是深化上合组织国家间地方经贸合作的重要支撑。上合示范区自启动建设以来,持续完善金融合作机制,拓宽融资渠道,丰富投融资工具,推动构建多元、包容、可持续的金融体系。此外,上合示范区还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,推出“上合·银关通”等10余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案例,成立“上合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”、CIPS上合跨境创新实验室,为市场主体提供跨境结算、贸易融资、供应链金融等高质量服务。截至目前,上合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已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780余亿元,有力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双多边本币合作。
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林长华表示,上合示范区将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、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,积极探索CIPS跨境创新实验室业务合作模式,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广度和深度,推动人民币国际化。同时,通过资本要素集聚、金融产品创新、跨境结算通道搭建等举措,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,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金融公共服务产品。